根據行銷公司 invesp 的研究報告指出,新客開發的成本是維護舊客的五倍!
隨著公司的客戶數增加的同時,就應該要好好審視並評估對於新/舊客戶的行銷費用的配比,以透過最小的成本來獲得最大的效益。
電商與實體店家的流量來源
隨著科技的普及、疫情的影響,有許多店家開始投入的電商運營的懷抱,但實際投入電商之後,就會發現原來線上跟線下的營運邏輯會有點落差,而其中最大的差異就是-流量的成本。
- 實體店家可以透過走在路上的人流、車流,來獲得消費者上門瀏覽。
- 若是自架官網,電商的獲客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種:
- 自然流量( 透過搜尋引擎找尋 ex : google )
- 付費流量( Google 廣告/ Meta 廣告 /Line廣告等等 )
電商運營的流量成本攀升
而在電商官網剛創立的時候,若撇除自帶流量的前提底下,大多需要倚賴付費來獲得消費者上門瀏覽。
在現今電商蓬勃發展的情況,每家廠商都竭盡所能的在搶各個版面曝光,以至於廣告的流量成本( CPC , Cost per click 意指單次點擊連結的費用 )逐漸攀升,因此如何降低流量成本並將廣告投遞給精準的潛在客戶,將是電商行銷人大多都在煩惱的事情。
根據 AdEspresso 的 2021 Facebook CPC的調查指出,在 2021/01 的CPC 為 0.3 USD ,而 2021/09 的CPC 為 0.5 USD ,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,單次點擊成本已成長 66.7 % 達到 15 元台幣,更別提現在 2023 年的平均 CPC 。
會員管理對於電商營運的重要性
若以上述 AdEspresso 2021/09 的資料來分析,平均要在臉書上要獲得一名消費者上門「逛逛」,就需要 15 元新台幣,以目前台灣零售電商的轉換率( 轉換率為購買消費人數/進站人數 )約為 1-2 %,實際計算以下假設情境的廣告費用:
- 假設每天產生 10 筆訂單
- 初期電商流量均以付費流量為主
- 電商轉換率為 1 %
代表每天會需要 10 / 0.01 = 1000 個進站流量,一個月會需要 30000 個進站流量,而一個月廣告費將會是 30000 * 15 = 450000 元新台幣。
若以商品毛利為 30 % 來計算,至少要賣 150 萬的貨才有辦法抵掉廣告成本,更別提實際營運還有其他的固定支出。
回歸到文章最一開始所提及,新客開發的成本是維護舊客的五倍!
若以有足夠的舊客名單,廣告費用僅需 9 萬元新台幣,一樣以商品毛利 30 % 來計算,相較起來僅需要賣 30 萬的貨來攤提廣告成本。
這也是為什麼官網電商起頭非常難的原因
官網電商透過會員經營的好處
若能培養忠誠 VIP 顧客,並妥善利用數據分析,將會有以下好處:
- 藉由 VIP 的口碑行銷,幫助品牌導入新的顧客( 俗稱 MGM , Member Get Member )
- 更有餘力去開發產品或是服務,以滿足 VIP 的更多需求,進而創造更多獲利
- 提供第一線產品或服務的使用心得,優化改善既有產品
- 蒐集 VIP 輪廓,可作為開發新客/潛在用戶的參考,降低行銷費用,同時驗證目標客群假設
- 將舊客依照不同的行為進行分眾,精準投遞所需資訊,降低行銷費用
會員管理好處多多,真的不好好考慮一下嗎?唯一需要煩惱的是經營前期會需要累積一定的會員人數,若未達一定基數的會員數量,會員經營的效益將沒辦法有效回收。
個人建議會員數量達到 1000 人再做會比較合適。
該收集什麼資訊來作會員管理
要做會員管理,要先透過資訊數據的呈現,才有辦法有效的運用,但到底要收集到什麼資訊呢?
以下是我認為在能力所及,盡可能蒐集記錄下來的:
- 會員收件資訊( 名稱/電話/地址/信箱 )
- 社群帳號( Line/FB/Instagram )
- 註冊時間
- 每次登入的時間
- 消費紀錄( 時間、次數、金額、商品 )
- 會員個人資料( 性別/年齡/興趣 )
在會員的收集過程,請務必保護會員資料安全,並清楚告知消費者所收集資料之應用範圍;若未能保護會員個資,將會對品牌電商會有不信任感,而且可能會在網路上流傳並留下相關的紀錄。
電商平台與自架官網的差異
先前在「 若是我是蝦皮賣家,到底該不該架設官網呢? 」 這篇文章當中有提及到:
做官網與其他電商平台最大的差異性是資訊的擁有權。
在官網的消費者資訊及記錄,你都可以完整留存並且運用,但非官網的電商平台大多都不會提供消費者資訊。
雖說在電商平台會給予一定的流量,但無法掌握該平台未來的流量狀況,若要從外部付費流量導入,所有的廣告流量都只能陌生開發,隨著大環境 CPC 逐漸攀升的狀況,等同於公司營運與電商平台的發展直接掛鉤,若哪天平台手續費調整,將直接影響公司獲利狀況。
做得久比做得快還要更為重要
老話一句,希望大家在電商經營的這條路上,都能穩健的賺到錢。